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大要闻

【盘点·2020】 媒体上的农大人(二)

时间:2021-01-27 10:08:04 来源: 宣传部 阅读:

 

  编者按:农大精神是什么?很多农大人都能够说出弘农爱国、求真创新、厚德质朴、包容奋进这十六个字,这是无数农大人百余年来奋斗的真实写照,是融入农大人血液里的真谛。对农大精神的传承和探索远不止我们看到的,农大不会跟风逐潮,而是静守立德树人。过去的一年,甚至很多年里,他们潜心耕耘自己的沃土,用心感知厚生丰民,用行动践行农大精神,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足够真切的农大力量。前方的道路还有很多未知,未知也是一种希望。千千万万的农大人正在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他们的影像深深刻在了2020年的记录里,而我们想用这样微不足道的方式向奋斗路上的“出彩农大人”致敬,期待把农大精神的星火传的更远。为进一步弘扬农大精神,展现农大人的责任与担当,我们梳理汇总了2020年主要媒体上的农大人故事,以飨读者。

 

伍月

平凡岗位 精彩人生

 

平凡岗位 精彩人生.jpg

 

  五月的校园花红柳绿,晨风清爽,焕发着勃勃生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校党委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按照省教育专班安排要求,动员发动全校师生,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全校26个基层党委、244个党支部、4700多名党员把疫情当命令、把防控当责任,迅速行动、靠前工作;任课老师化身美丽主播、传道授业、解疑答惑;校长团队挑灯夜战、科研攻关、助力抗疫;专家教授勇挑重担、指导生产、服务春耕;辅导员、班主任,开通云服务、开启云接单,用好战疫教材,上好思政大课,传递人文关怀;党员志愿者,身披红马甲、手持测温枪,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后勤员工坚守岗位、日夜值守、无怨无悔。在无数个平凡的岗位上,河南农大人用“心”耕耘,守望“丰收”,唱响了一首首动人的赞歌。

 

主要媒体报道链接:

【中国教育报(2020年5月19日 第03版)

【中国教育新闻网】(2020年5月12日)

 

“郭小麦”的新梦想

 

“郭小麦”的新梦想.jpg

 

  5月25日,西平;5月26日,漯河;5月27日,荥阳;5月28日,博爱、温县;5月29日,许昌;5月30日,滑县、淇县;5月31日,漯河……河南麦收的这些天,“郭小麦”一直心在麦地、脚在路上。“郭小麦”就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这个称呼是农民朋友送给他的。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饿肚子的经历使他终生难忘,他立志要当一名农业科学家,“让大家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馍”。2020年,他的“新梦想”要让大家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把小麦品质搞上去,把水肥药降下来,实现粮食安全与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让老乡们挑上“金扁担”。

 

主要媒体报道链接:

【人民网】(2020年5月7日)

【新华网】(2020年5月27日)

【河南日报网】(2020年5月31日)

【河南日报(2020年6月1日 第03版)

【凤凰网】(2020年5月27日)

 

陆月

八百里伏牛山上的“点金师”高致明

 

八百里伏牛山上的“点金师”高致明.jpg

 

  现年60岁的高致明,是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系教授。多年来,高致明在河南嵩县、卢氏、方城、南召以及山东菏泽十余个县奔波指导,每年下乡培训5000余名中药材种植带头人,累计帮助带动数万家庭实现脱贫奔小康。作为河南中药学领域的领军人,高致明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河南道地中药材研究,不仅为山区百姓送上“金饭碗”,还传授乡亲们“点金术”,让广大豫西山区贫困户依靠中药材种植脱了贫、致了富,真正将论文写在了崇山峻岭、写在了扶贫路上,被老百姓亲切誉为“八百里伏牛山上的‘点金师’”。

 

主要媒体报道链接:

【光明日报(2020年6月9日 第01版)

 

疫情下最“特殊”的毕业生

 

疫情之下“特殊”毕业生.jpg

 

  去时还是隆冬雪,回时已是花枝俏。疫情下,他们注定是最特殊的毕业生,时间特殊、环境特殊、经历特殊,终身难忘。6月19日,河南农业大学第一批1800余名本科毕业生和部分研究生的平安返校,没有当面聆听老师的嘱咐和教诲,没有同学间依依不舍的相拥,无疑缺少毕业当有的仪式感。然而,毕业礼物、免费餐券、带着老师殷切嘱托的明信片、四六级证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所有的关心潮水般涌来。学校的新颖设计,让这段日子充满记忆点,令学子感受到了学校的关心和用心。

 

主要媒体报道链接: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6月8日 第01版)

【大象新闻】(2020年6月21日)

 

柒月

与寄生虫战斗的“龙之队”队长张龙现

 

与寄生虫战斗的“龙之队”队长张龙现.jpg

 

  张龙现,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与虫“共舞”近三十年,从“211”起步(2个人、1台离心机、1万元经费),“5+2”“白+黑”是他的生活常态。他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带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获评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正如张龙现所说:“坚守在实验室,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就是党员的一个先锋信念,一个信仰在支撑着你,党员的标准就应该是最高标准。”

 

主要媒体报道链接:

【河南日报(客户端)(2020年7月16日)

【大象新闻】(2020年7月6日)

 

“青春之花”在祖国边疆盛开的农大学子

 

“青春之花”在祖国边疆盛开的农大学子.jpg

 

  在河南农业大学,每年都有毕业生寻梦西部、扎根边疆、服务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厚生丰民的家国情怀。总书记的回信在河南农业大学青年学子中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已经扎根西藏、新疆等地的校友们纷纷来信,热情回应总书记关心,介绍自己的生活工作感受,纷纷表示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积极投身服务西部的时代潮流中。

 

主要媒体报道链接:

【大河网】(2020年7月15日)

【河南高教】(2020年7月15日)

 

捌月

农大人的一“麦”情深和一蔬一饭的天长地久

 

农大人的一“麦”情深和一蔬一饭的天长地久.jpg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宣传部、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系列专题短片。我校郭天财教授和王泽霖教授在节目中分享了农大人对厉行节约的切身感悟,讲述农大人的一“麦”情深和一蔬一饭的天长地久的朴实故事。

 

主要媒体报道链接:

【河南广播电视台】(2020年8月19日)

【河南广播电视台】(2020年8月25日)

【澎湃新闻】(2020年8月21日)

【澎湃新闻】(2020年8月26日)

【新浪网】(2020年8月19日)

【新浪网】(2020年8月26日)

【凤凰网】(2020年8月25日)

【大河网】(2020年8月21日)

 

田间地头“战蜗牛”的农大专家

 

玉米地里“战蜗牛”的农大专家.jpg

 

  8月25日傍晚,河南农大专家郭线茹教授收到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户的紧急求助:玉米地蜗牛泛滥成灾,请求支援。郭线茹教授紧急组织植保学院赵特副教授、刘晓光副教授及赵曼博士等有关专家,第二天一早便奔赴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到了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郭线茹教授一行冒着骄阳直接钻到了玉米地里查看灾情,调查了6块玉米田,统计了1800多株玉米受害情况,现场开出防治处方,避免了农民更大的生产经济损失。

 

主要媒体报道链接:

【河南日报(农村版)(2020年8月27日)

【新浪网】(2020年8月27日)

 

“疏离之间”的农大艺术家孟滨

 

“疏离之间”的农大艺术家孟滨.jpg

 

  8月29日,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孟滨的个人画展“疏离之间”在郑州壹峰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孟滨近期绘画20余幅。作为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艺术家孟滨,他的作品,语言简练、线条流畅、墨韵丰富,充满着厚重与张力、激情与冲动、理性与癫狂,以抽象表现主义语言形式来表现对传统写实系统的再思考,这正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知识与根系,国际与本土,个体与世界深度思考关系的意义所在。

 

主要媒体报道链接:

【大河网】(2020年8月30日)

【搜狐网】(2020年8月31日)

 

  编后语:2021年,我们将进一步关注和收集媒体上的农大人故事,各单位如有相关报道可及时联系我们,并将相关信息发送至邮箱xcb63558620@163.com。

 

策划/王红艳 周红飞 文字/谢东明 孙慧敏 图片/李洪振 编辑/陈玺 孙慧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