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大要闻

校长介晓磊在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时间:2021-10-20 21:08:23 来源: 教务处 阅读:

 

校长介晓磊在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校长介晓磊在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本网讯(通讯员 胡选振)10月19日,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长春举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吉林省委副书记高广滨出席会议并讲话,吉林省副省长安立佳出席会议。校长介晓磊以《突出特色 协同创新 多措并举推动新农科建设》为题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副校长尹新明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开发指导司负责同志,吉林省教育厅等相关厅局负责同志,各省教育厅高教处负责同志,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工作组成员,涉农高校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全面总结新农科建设新进展、新成效,部署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农科建设工作,汇聚全国农林院校合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钟登华指出,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高质量推进新农科建设。抓好耕读教育,把思政工作与耕读教育有机结合,补齐实践教学短板。抓好农林紧缺人才培养,增强专业设置前瞻性和适应性,培养多类型卓越农林人才。抓好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先行示范区,促进“卡脖子”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抓好农科教协同育人,推广“一省一校一所”育人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使命感,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他强调,农林教育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协同推进新农科建设工作格局不断完善,新型农林人才培养能力显著提升,服务乡村振兴取得重要成果,新农科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5所涉农高校和1家农林企业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我校作为本次会议上全国省属农业大学唯一发言代表,介晓磊从探索构建农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科技创新赋能粮食安全、厚生丰民展示农大作为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我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扎实推进新农科建设有关情况。

  在探索构建农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方面,学校一是牵头推动省域新农科建设。牵头成立河南省新农科建设创新联盟,通过“联盟”协同发展,引领河南省新农科研究和建设。二是优化调整涉农专业结构,停招7个专业、撤销5个专业、新设置智慧农业等6个服务新产业新业态的农科专业。三是创新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大类招生,设置新农科绍骙实验班,成立了农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学院等10个现代产业学院,设立“牧原班”“傲农班”“正大班”等,实现了“大类招生、分型培养、就业贯通”。

  在科技创新赋能粮食安全方面,学校一是在传承中创新,坚持“顶天立地”。 2004年以来连续17年主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形成了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丰产高效集成创新技术体系,为河南粮食产量“十七连丰”作出了“农大贡献”。二是聚焦未来农业,瞄准农业“卡脖子”问题,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先后选育出小麦品种36个、玉米品种53个、水稻品种7个,率先在国际上绘制出小麦近缘种-黑麦基因组精细物理图谱,黑水牤无害化畜禽粪便处理技术全球领先。

  在厚生丰民展示农大作为方面,学校一是支撑地方发展更加有力。与省内8个地级市、29个县建立全方位的校地合作关系,牵头构建河南省“3+N”农技推广协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创新“1135”农技推广新模式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打造了“百名教授千名学生服务万村”科教服务品牌等。二是服务国家需求勇于担当。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战场,全省脱贫攻坚考核连续3年获“综合评价好”,打造了南乐“番茄小镇”、扶沟“中原菜都”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这是我校继2019年在全国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后,再次在全国新农科建设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学校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全面抓好耕读教育、农林紧缺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农科教协同育人、师资队伍建设等,奋力高质量推进新农科建设,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谢东明 签审/冯建灿 审核/周红飞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