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出彩农大

【出彩农大人】平凡岗位 精彩人生(二)

时间:2020-05-25 01:25:25 来源:宣传部  阅读:

 

    编者按:跨越冬天、春天和夏天的等待,我们迎来了首批返校复学的同学们。五月的校园花红柳绿,晨风清爽,焕发着勃勃生机。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校党委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按照省教育专班安排要求,动员发动全校师生,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全校26个基层党委、244个党支部、4700多名党员把疫情当命令、把防控当责任,迅速行动、靠前工作;任课老师化身美丽主播、传道授业、解疑答惑;校长团队挑灯夜战、科研攻关、助力抗疫;专家教授勇挑重担、指导生产、服务春耕;辅导员、班主任,开通云服务、开启云接单,用好战疫教材,上好思政大课,传递人文关怀;党员志愿者,身披红马甲、手持测温枪,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后勤员工坚守岗位、日夜值守、无怨无悔。在无数个平凡的岗位上,河南农大人用“心”耕耘,守望“丰收”,唱响了一首首动人的赞歌。在疫情防控和返校复学中,保卫部门作为坚守校园安全第一道防线的“尖兵”,全体人员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始终冲锋在一线,战斗在一线,筑起了学校疫情防控的钢铁防线。本期,我们来认识三位工作在保卫处的先锋模范,听一听他们如何在平凡岗位上走出精彩人生路。

 

 

平凡岗位 精彩人生

 

声如洪钟 心如细流 一位老保卫人的担当与责任
——保卫处消防科科长张宝堂

 

  随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战斗号角的吹响,从加强校园门口进出检查,到进门扫码系统一次次升级更新后相关新码标牌标示制作;从校园治安、消防防范布控,到提升校园安保效能,他始终牢记保卫岗位职责,冲在一线,全身心投入到抗疫“战斗”,用忠诚展现军人本色,发挥排头兵作用,展现担当作为。他,就是年轻人心目中的始终走在大家前面“宝堂哥”。

 

张宝堂和他的同事们为师生返校工作做准备

张宝堂和他的同事们为师生返校工作做准备

 

闻令而动—让职业更专业


  不论是在部队,还是学校,张宝堂始终发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彰显着一个军人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知5月16日将要迎来学校第一批研究生返校复课的消息,作为校园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的“守门员”,张宝堂深知自己和同事们的肩上责任重大,第一时间和校防控办、研究生院协调沟通,合理规划、设置学生返校专用通道,划分等待区、验码区、测温区、消毒区、留观区等区域,制定了严密的工作方案,并多次开展实际操作演练。
  为确保学生返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张宝堂克服气温高、任务重、人手缺等因素,不顾自己血压高、年龄大,和同事们一起各司其职,搭建帐篷、摆放疫情防控宣传展板、拉隔离带、贴地标、设置防聚集入学检测通道,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做好师生返校准备工作。
  “靠左边一点,右边一点,前后要对齐,间距要统一,这个要摆放在前边……”工作现场,我们总能够听到张宝堂洪亮的声音,对待工作,他总是一丝不苟,坚持按照标准来。他常说,应该把我们的“职业”做得更“专业”。“久而久之,在他的影响下,同事们干起活来更主动了,也更细心了”同事吴旭辉说。

 

 

规范有序的返校复学报到现场

规范有序的返校复学报到现场

 

用心工作—让平凡更伟大


  学校保卫处的工作“多”而“杂”,人员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张宝堂就像是大家的“老大哥”,经常帮助大家解决难题。疫情发生以来,门口保卫人员也增加了许多工作量,心思细腻的张宝堂,为了让工作更加高效开展,在向保安传达疫情防控相关要求过程中,将登记流程、文件内容等细化后,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一一讲给他们听,使大家的思路清晰了,干劲也更足了。如今,从严管控人员出入、及时整理分析人员车辆流动数据、及时汇总分析已成为他和保卫人员每天的必修课。张宝堂说:“守住大门就是守护生命。这是阻断传染链,遏制疫情向校园传播的第一道防线。”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时代使命感和人民教师的高度责任心努力将工作做到极致,得到了师生、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曾多次获年度考核优秀,先后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三育人工作先进个人”。“多面手”“老黄牛”“最操心的一个人”“生活中的老大哥”,是同事们对张宝堂中肯的评价。

 

确保平安—让校园更安全


  大学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地方,消防安全工作责任重大。作为学校消防科科长,他在日常工作中推进规范化、细致化管理,定期对学校消防设施进行巡查,制定消防安全细则及时消除隐患,将事故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把消防安全工作做细做实。
  “责任,是我工作的动力。我对自己要求就是干啥吆喝啥,不但吆喝亮还要吆喝好”,对于责任的理解各有不同,而把责任当作自己工作的动力和追求,体现了张宝堂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与情怀。
  “活到老、学到老”,张宝堂平时非常注重个人学习,虽然是一名老同志,但他从来不放松学习,对于消防安全、安全保卫专业知识等广泛涉猎、深入钻研,并积极应用于实践,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他先后在《消防界》《今日消防》上发表题为《加强高校消防安全的实现路径》等多篇文章,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实现了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效果。“张宝堂是个全能人才啊!从消防、治安到军训全都干过,有责任、有担当,考虑细致周全,对自己要求高,是实实在在的为农大的发展服务的!”提起张宝堂,同事张国栋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刻就要冲得上、打得赢。”这是张宝堂心中始终坚守的信念,也是他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力量源泉。

 

 

平凡岗位 精彩人生

 

用真情擦亮校园安全防控“第三只眼”
——心中有责任 脚下有力量的康效忠

 

  “我现在站的这个位置看得清晰吗?”正是中午最热的时候,地表温度接近40℃,康效忠在太阳照射下满脑门子汗水,却顾不得擦一擦,而是盯着摄像头与查看实时监控的同事连线,确认这个探头能否照顾到卡口最佳位置。
  作为学校保卫部专门负责监控视频的一名普通保卫人员,文化路校区500多个摄影头的位置、覆盖范围全都装在康效忠的脑子里。这些24小时在线、全年无休坚守岗位的“小眼睛”是康效忠的“心头肉”。特别是疫情期间,康效忠和同事们每天检查线路、维护系统、更新设备……用“第三只眼”为学校筑起一道安全保卫的钢铁防线,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着,守护着师生和校园的安全。

 

康效忠对校区内监控进行维护检修

康效忠对校区内监控进行维护检修

 

默默耕耘 担起的是责任


  一年365天有规律地进行着白班夜班倒班模式,没有固定的周末、没有节假日,每时每刻坚守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整夜值班困了捏捏肉、抖抖腿,再不行喝杯浓茶,时刻监视视频中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什么——这就是保卫部监控室值班人员的日常。
  自疫情发生以来,康效忠和他的同事们主动请缨,放弃休息时间,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开展工作。他们没有铮铮誓言,也没有轰轰烈烈,只是默默地用一言一行守护着校园!“我们的工作虽然很枯燥,很辛苦,但我觉得很有意义,能够为学校的安全出一份力,还是很开心的。”康效忠说。


关键时期更要冲锋在前


  疫情发生后,按照学校要求,需要将文化路校区、家属区、桃李园学生公寓内的视频监控设备全部进行一次更新和维护。这项工作看起来不起眼,又很简单,实际上却又重要又繁琐——如果有被隔离人员或非校内人员进入校园,就可能对校园安全防线造成严重的后果,而视频监控,正是为了及时发现或在这些情况出现后能够及时锁定相关人员。
  “我们选择监控点主要是根据监控范围来确定的,确保两个监控交汇处不存在盲点、无死角。要想知道监控会不会留下死角,必须一个点位一个点位的试验,为确保安装效果,到现场勘查、调整、确定位置,回去后跟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研究。每确定一个位置至少要调研3-5次和反复调整。以往,进入校园车辆上的人员难以拍清,夜晚的时候基本看不清楚,现在我们更新了高清视频监控,监控距离由原来的20米提高到了35米,监控范围也更加广了,就连晚上也能清晰地监控到学校的每个角落,这给我们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又增加了一份安全保障。”说到自己的工作,平时话不多的康效忠如数家珍。

 

康效忠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对监控视频检查

康效忠和他的同事们每天都对监控视频检查

 

用“第三只眼睛”守护校园安全


  康效忠每天都要重复做的一件事就是和同事们逐一查看监控室所有镜头,看监控画面是否清晰、角度偏移和破损等情况,让监控随时处于良好状态。一发现问题,立刻进行现场查看,及时修剪遮挡树叶和设备检修维护。康效忠和他的同事们就是用这样默默无闻的方式,守护着校园的安全。
  “我的书包找不到了,麻烦保卫叔叔帮我查一下监控吧”。去年,林学院学生李国发慌慌忙忙来到监控室,希望能通过监控找到自己的书包。经过备案登记和叙述,正在值班的康效忠第一时间确定丢失位置,丢失时间,开始查起了监控。经过查找,是校园安全巡逻的保卫人员捡到了书包,刚刚送到北门值班室,正在登记造册。李国发在确认是自己的书包后开心地跳了起来。他说:“谢谢康叔叔帮我找到了书包,视频监控太给力了,给老师添麻烦了,以后我会自己多注意的。”康效忠说:“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有发生,我们都是随叫随到,第一时间帮助老师和同学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职责所在。每做一件这样的事,都会觉得自己工作很有意义,一天心情都得劲。”

  心中有责任,脚下有力量。正是心里装着对工作的热爱、对学校的感情,才会日复一日用不变的高标准做着枯燥、单调的工作,才会把一份繁琐的工作变成热爱的事业。检修、维护、更新……康效忠说自己的工作周而复始,似乎永远是在进行中,但他愿意尽自己微薄之力,守牢自己的岗位,为学校的平安稳定挥洒汗水,贡献力量。

 

平凡岗位 精彩人生

 

年轻的脸庞 不变的坚守
——保卫部队伍的年轻人陈小川

 

  没有点点星光,哪有浩瀚星河。疫情突袭,每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都成为这次战疫的主角。在这次的“战疫”中,农大的保卫队伍中有这样一位敬业而又平凡的年轻人,充分发挥着自身的活力,彰显了年轻人的责任和担当。他就是保卫处的普通一员——陈小川。

 

角色的转变,陈小川更加努力学习

疫情期间,陈小川常常加班至深夜十一二点

 

角色转变—用奋斗激情迎接新的挑战


  陈小川,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2013年转业到我校保卫处工作。疫情发生以来,保卫处作为校园出入管理组的牵头单位,需要起草一系列相关制度材料,当领导把这项工作交给他时,一直主要从事技术工作的他没有丝毫犹豫,欣然的接受了。陈小川的角色从专业的“技术人员”转变为了“文字工作者”。
  “之前对于文字工作几乎也是没有接触过的,刚开始是确实很难,也没想那么多,心想既然组织交付了这份工作,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为保卫处工作的良好运转尽一份心力。”陈小川说。
  接手这份工作后,陈小川因为对文字工作还不是很熟悉,开展起来就很“吃力”,但是他并没有妥协,而是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他从一点点查阅相关资料、向周围老师请教开始,不断深化认识,提升技能。从研究学习文件,制度框架制定到内容一点点细化,每一步他都认真对待,并和部门领导、校防控办工作人员反复沟通研讨,生怕有一点点闪失。短短的时间内,他先后会同有关人员起草了《河南农业大学疫情防控期间复学后出入管理办法》《河南农业大学开学前后文化路校区门岗安保工作预案》等一系列制度,为把好校园“第一道防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小川真是个好孩子,文字工作对实效性要求高,特别是疫情期间,文件要得急,他又是个新手,经常深夜加班到十一二点,从没有丝毫抱怨,处里有什么工作了也是随叫随到,任劳任怨,从这位年轻人身上,我又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三月份刚刚退休的老保卫升玮人动情地说。

 

校园码启用后,他每天盯在大门口,做随机调查

为确保园码效果,启用初期陈小川每天盯在大门口,做随机调查

 

发挥特长—用专业力量书写新的篇章


  为保证校园安全工作开展得更加高效,陈小川还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参与了校园出入扫码登记系统的相关开发设计工作。
  根据上级要求,学校1月25日(大年初一)校园开始封闭管理,随着出入校园人员的增多,手工登记面临的“登记速度慢”“容易交叉感染”两个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开发设计校园码显得迫在眉睫。在接到任务后,陈小川骑着电动车到周边高校进行调查,当时驻郑周边高校还没有相关校园出入码。他经过网上查阅资料,很快提出了功能设计初步构想,在信息办一卡通中心的大力配合下,1月30日第一版校园码投入使用。校园码启用后,他每天盯在大门口,做随机调查。在调查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构思,在信息办的大力支持下,第二版专门由一门一码改为一门“出码”“入码”两码,同时与健康信息申报系统绑定。新码启用后,他又默默无闻在一线调研,根据大家的意见,与处领导和信息办沟通,在技术人员支持下,进一步优化了二维码,扫码可以显示本人照片,不用再提供证件,由刚开始只能确认出入人员教师学生身份,到人员照片信息绑定,确认人员信息更加准确便捷,出入口的通行效率进一步提高。“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出来自己的个人信息,这让我们的工作量也减轻了很多,还可以精准的识别是否是我们学校的人,为我们安全保卫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保卫处负责扫码的一线人员说。
  “三个月的时间,我们现在二维码系统已经更新到第三代了,在这期间,我们所做的师生随机调查大概不下500次。非常感谢信息办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他们加班加点,让我们看到了让信息化代替了过去的‘人工登记’,为大家带来了方便,我心里还是很开心的!”陈小川说。

 

坚守岗位—用满腔热血谱写青春赞歌


  陈小川的爱人是金水区丰庆路街道办事处的党务人员,疫情爆发时正值春节假期,为了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陈小川和爱人商量后决定把孩子送到孩子姥姥家辉县。就这样把孩子送回老家,二人便提前结束假期,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
  “从过年把孩子送到辉县,几个月了,一直只是视频跟孩子聊天。每次开视频,当孩子说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能不能来接我回去,听到这话我心里就很难受,只能跟孩子说,过几天就去接你啊,孩子只是默默的点点头。希望疫情赶快结束,我们也能早点把孩子接回来亲亲、抱抱孩子”。陈小川哽咽地说。
  这一对80后年轻夫妻面对疫情敢于担当,舍“小家”保“大家”,始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他们坚持不懈,恪尽职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新时代新使命,新使命需要有担当时代大任的宽肩膀,艰辛与磨砺是成长的催化剂。正是一个个像陈小川一样的青年人舍“小家”保“大家”,用青春的肩膀担起了抗疫的重担,我们的校园才会如此美丽。年轻的脸庞,不变的坚守,一场疫情更加衬托出青春的担当,而青春的风采也必将描绘河南农大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牛青杨 郭治鹏 孙慧敏

编辑:孙淑娥 孙慧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