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出彩农大

【出彩农大人】张云帆:最可爱的人与最光辉的职业

时间:2019-12-31 09:43:18 来源:宣传部  阅读:

 

   “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成立于1956年苏伊士危机之际,它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维和部队士兵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这是百度词条对维和部队的官方解释,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与他相伴一生;教师,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与她合而为一。

 

从小小少年到维和军人

 

  1985年12月,我出生在河南许昌的一个小村落。我的父亲曾是一名退役军人,后来又从事警察工作。耳濡目染之下,军人、战友、部队,这些名字对我来说很亲切,高中时便一心想要报考军校。很遗憾,高考时我没有实现这个愿望,直到硕士毕业,我才进入部队,开始我的军旅生活。

  一个偶然的契机,我荣幸地被抽调到派往非洲苏丹的维和部队。接到命令后,我们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严格培训:高强度的体能训练、逼真的防暴演练、学习当地语言阿拉伯语、定期注射预防疫苗...由于非洲医疗卫生事业相对落后,在我国“销声匿迹”的鼠疫等病毒,在那里比比皆是。为了防止病毒感染,每周都有十几种的抗病毒药物在军医的监督下被我们吞进肚子里。

  我始终知道,联合国维和行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实践多边主义、实现集体安全的有效手段。对于个人而言,代表祖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一件无尚光荣的事,我非常珍视和爱护这次机会,同时也对即将开始的维和任务充满了期待。

 

一去万里为家国

 

  2011年年初,我们在新郑机场登上飞往非洲苏丹的南航客机。新郑、乌鲁木齐、迪拜…5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我们终于踏上了苏丹的土地。

  在这片深受战乱困扰的红色土地上,就连路边的灌木丛,都仿佛被染上了红色。我所在的维和分队的任务是保护工程队施工的安全,每次出去执行警戒任务,每人都要至少携带120发实弹,全副武装。在这里,我们不被允许单独行动和远离装甲车,因为,战争就在身边,危险随时会发生。纪律严明是中国军队的优良传统,既要高标准完成任务,又要防范袭击,我们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政府军和反政府军的对峙,也让我们必须时时刻刻提高警惕,做好战斗准备。瘟疫、疟疾、流感,各种不知名的病毒在空气中传播;武装交战、暗杀、种族屠杀,路边的尸体让我们更加握紧手中的钢枪。与爆炸袭击相伴,在枪声中睡,在炮声中醒,这是我们所处环境的真实写照。面对恶劣自然条件和严酷生存环境的考验,我们依然坚守阵地,向世界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

 

参加苏丹维和演练(图中右一)

参加苏丹维和演练(图中右一)

 

 

  随着祖国的飞速发展,我们步入了小康社会,很难体会到这里很多孩子吃不饱、穿不暖的境况。中国维和部队的营地虽然是军事区,但对当地的孩子是友好的,平时出去执行任务时,很多战士都会剩下一些配发的饼干、糖果、巧克力,送给那些孩子们。骨瘦嶙峋的孩子,衣衫褴褛的少年,因为饥饿奄奄一息的儿童,这些在电影里触目惊心的画面,在非洲苏丹,在我们身边真真切切地发生着。营地开饭时间,孩子们会一窝蜂地跑过来,我们会和他们一起分享,一起进食。

  维和的日子是漫长的,没有任务的闲暇里,我们不能外出,只能呆在营地。营地里面没有网络,和外界联系十分困难,我们只好举着手机站在集装箱上找信号,留言给亲人报平安。在这段维和岁月里,不乏有战友父亲去世、孩子出生、亲人生病等等情况,即便如此,我们的指战员,都表现出高度的觉悟性和纪律性,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每批维和军人外出维和时间为八个月,在最后一个月,我们接到上级通知:延期一个月回国。得知这个消息,我们愈发思念祖国,也更加用心做好手里的工作。维和行动结束那天,我获得了一枚联合国维和勋章和个人三等功,但我觉得相比完成祖国交付的使命,这些荣誉真的不重要。那一天,我的和战友们列队来到机场,天上盘旋的依旧是南航的飞机,我有些热泪盈眶,对祖国的感情在那一刻愈发浓厚。飞机落下,我们按照秩序登上飞机。透过窗口回首望着苏丹这片土地,我在心里轻轻道一声珍重。

  维和结束了,一切像是梦境,一些却又真真切切的发生过。直到重新踏在祖国的大地上,我才真正感觉到和平安定、繁荣富强的珍贵含义。

 

脱下戎装踏讲台

 

  2017年军改,我提交申请书,自愿退出现役,成为了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思政教师,安安静静地看书备课,一边教书,一边给自己充电,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很快乐。

  之所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一点碰巧。我所学的专业并非思政,但也算接近,在部队工作时也从事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在转业时就想到不妨去试一试。当然,那时也有一些到机关工作的机会,可我思考再三,觉得学院的氛围比较好,和以前工作的环境有相似的地方:讲政治、顾大局、有觉悟,所以最终还是选择去当一名思政课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他上大学时对思政课印象比较深,当时上课的教师是名转业军人,传递了很多的正能量,我也希望自己能像那位前辈一样,教好书育好人。

 

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讲课大赛

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讲课大赛

 

  最初想当教师,觉得大学老师会比较轻松,还有两个假期,哪想等真正干了这一行,才发现轻松是不可能的、假期也休息不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材也在不断更新,一本教材讲到底根本不可能。特别是思政课,党的思想理论在与时俱进、时政热点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思政课可以说备课永无止境、日日更新。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思政课,对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要”标准,这对于我们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把课堂上成金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去沉下心精心打磨,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青年大学生当下和平、繁荣的生活来之不易,为祖国而奉献、为民族复兴而奋斗是每一个青年应有的责任和义务。2年多来,为了打好基础,我试着把学院的五门公共课都教了一遍,非常累,基本上休息的时间不多,不过收获也很大,弄清了公共课之间的脉络关系,加深了对每门课的认识和理解,从一开始的慌乱无措到现在的小有心得,我只想对自己说再多看点书、把课教得更好。

  每次看到维和军人的新闻,我都会想起那段珍贵的维和岁月,想起我的战友、我的祖国。告别亲人,直面战火,一群带着蓝色贝雷帽的中国人,在世界上最危险的角落,守卫着和平。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并不总是和平安宁,总有一些职业和岗位需要人付出;我们都喜欢顺风而去,可也需要有人逆风而行。他们远赴海外执行任务,有的安全归来,有的却永远长眠于异国土地上!为和平甘愿牺牲,为生命直面鲜血,一切付出并不是多管闲事,只因为我们住在同一个家园。这些远赴异国他乡的英雄们不但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了宝贵的力量,更以其良好的作风、高尚的精神以及专业的素质展现了我们的一个大国形象。

  虽然有时我会为自己离开部队感到些许遗憾,但转念一想,每个岗位都很有意义,我有幸参与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师。每次上课时看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目光,我感到无限满足。我愿意立足本职,走上讲台,发光发热,为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最后,我想对立志投身军旅的农大学子说,除了拥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拥有强大的内心。大学生参军政策是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重要一环,对当下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的90、00后大学生来说,参军不仅仅是保家卫国、知识报国,更是对其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格塑造、行为养成、毅力情感培养等全方位的教育。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伟大的使命,无论是参军报国还是从事其他工作,一定要珍惜青春年华,把个人成长融入为国奉献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印记!

 

采访:郭治鹏 陈淑敏 吕景涛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